各市州、县区科协,各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各企事业科协,各有关单位:
为大力推进科技志愿服务,鼓励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新时代科技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增强科技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根据中国科协印发的《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要求,现就进一步做好我省科技志愿服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科技志愿服务精神,鼓励和引导科技志愿者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园区、进场馆,广泛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形成各界参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科技志愿服务体系。
二、工作目标
搭建科技和科普服务基层的供需精准对接平台,广泛动员科技工作者成立专业高效、各具特色的科技志愿服务队伍,面向基层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科技科普资源下沉基层、服务基层,进一步增加社区科技志愿服务供给;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注册,动员吸纳更多科技工作者成为科技志愿服务的倡导者、传播者、践行者;有效整合科技志愿服务组织资源,规范科技志愿服务管理体制;探索依托科普教育基地(场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区等对接优质科技志愿服务项目与群众需求的有效机制;宣传推广科技志愿服务典型案例和典型人物。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宣传动员
各级科协组织和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科技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动员引导科技工作者、科技爱好者和热心科技传播的人士等注册成为科技志愿者,增强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促进科技志愿服务行动蓬勃发展。
(二)加强整合资源
各级科协组织和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创新服务领域和服务手段,创新激励措施和支撑保障。要把日常科普活动和科技志愿活动相结合,整合已有项目资源、活动资源和人才智力资源,创新运行机制和工作模式,推进科技志愿服务,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三)加强队伍建设
1.人员构成。年龄在18周岁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公民,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自愿以智力、体力、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科技志愿服务,均可通过中国科技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及“科技志愿服务”微信公众号实名注册成为科技志愿者。各级科协组织和各有关单位要鼓励、引导科研院所科技人员、企业科研人员、科普场馆辅导员、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高校大学生等加入科技志愿服务队,不断发展壮大科技志愿者队伍。要充分发挥基层科协组织作用,引领带动广大基层科技工作者注册成为科技志愿者,发挥专业优势参加科技志愿服务。同时,要广泛在市州、县区成立科技志愿服务队伍。
2.队伍组建。各单位可通过中国科技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及“科技志愿服务”微信公众号注册成立科技志愿服务队,注册后可以发布和管理活动,查看本队伍科技志愿者信息。科技志愿服务队建设按照自上而下、分类指导、属地管理、逐级负责的原则,依次为总队—队—支队—分队的管理结构。各支队伍明确队长、管理员等,并按照以下基本原则命名。
省科协成立“甘肃省科技志愿服务总队”。
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成立科技志愿服务队,统一命名为“**学会、协会、研究会科技志愿服务队”;专委会则命名为“**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专委会支队”。
各市州科协成立科技志愿服务队,统一命名为“**市(州)科技志愿服务队”;各县区科协成立科技志愿服务队,统一命名为“**县(区)科技志愿服务队”。
省科协各直属单位以及高校科协、园区科协、企业科协、社会组织成立科技志愿服务队,统一命名为“**单位科技志愿服务队。”
不在上述范围或有特殊命名需求的,可在省科协指导下命名,已在平台注册的队伍可通过管理员账号登录修改队伍名称。
(四)开展活动
各级科协组织和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国际志愿者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重点活动和关键时间节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普教育基地(场馆)、社区等场所,广泛动员开展科学普及、农技服务等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并通过中国科技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宣传活动效果,打造特色鲜明、群众受益、广泛认可的服务品牌。
在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时,应当在活动过程和相关宣传中统一使用中国科技志愿服务标识(附件5);组织志愿者参加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时,志愿者应当穿着或佩戴有科技志愿服务标识的服装、徽章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科协组织和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认清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制定科技志愿服务工作安排,确保服务工作成效显著。要建立长效机制,逐级建立科技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管理制度等,加大志愿者培训力度,确保科技志愿服务逐步深化拓展,提升党和政府的认可度、基层满意度。
(二)做好供需对接。各级科协组织和各有关单位要依托各类基层组织搜集、发布公众需求。各级科技志愿服务队要优化整合资源,紧贴实际,深入基层,主动对接企业、社区、乡村、学校以及科普教育基地(场馆)等开展科技志愿服务行动。鼓励各学会与县区科协协商对接,建立结对机制。鼓励引导志愿服务队伍公开所属志愿者技能、特长和提供服务时间等信息,与群众需求有机结合,逐步建立志愿服务供需有效对接机制和服务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志愿服务水平。
(三)完善服务保障。要着眼科技志愿者队伍的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加强统筹谋划和总体设计,通过资源统筹汇聚实现供需精准对接,鼓励建立常态化的经费保障、资源支持、榜样带动等服务保障机制。对服务时间较长、业绩突出、社会影响较大的科技志愿者和其所属队伍予以褒扬。
(四)强化氛围营造。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科技志愿服务发展营造良好氛围。省科协将选树科技志愿服务优秀科技志愿者、优秀科技志愿服务队、优秀科技志愿服务项目和优秀科技志愿服务点(社区或村),以选树典型促工作开展,并推荐参与中国科协年度科技志愿服务典型事迹评选。各单位要善于总结科技志愿服务的工作经验,积极选树、宣传典型人物,深入挖掘先进事迹、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五、联系方式
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普及部 张琦 18919046220
中国科技志愿服务平台技术咨询 010-62379323
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基层服务处 010-65005187
附件:1.“科技志愿服务”公众号注册流程
2.“科技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注册流程
3.《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试行)》
4.《科技志愿服务信息平台用户使用手册》
5.《中国科技志愿服务标识视觉形象应用手册》
(附件2、附件3、附件4、附件5请登录“甘肃省科学技术
协会官网”进行下载,网址:http://www.gsast.org.cn/)
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3年1月6日
附件1
“科技志愿服务”公众号注册流程
具体步骤如下:
1.关注“科技志愿服务”公众号
2.注册科技志愿者:点击底栏“志愿者”,进入“注册”系统,按要求填写进行注册即可。
3.注册科技志愿服务组织:点击底栏“组织”,进入“注册”系统,按要求填写进行注册即可。
附件3: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印发《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试行)》.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