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保障招投标行业健康发展,市招投标中心以“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结合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积极创新监管方式,织密监督网络、延伸监督触角,建立起招投标监管“三道关”,扎实推动招投标市场环境持续向好。
严把项目“登记关”。建立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制度,明确了适用范围、发布时间节点以及公布内容等要素,实现项目招标计划提前向全社会公示,提高招投标活动透明度。在招标资料登记阶段,严查前期资料不完整、招标文件资质要求过高、排斥潜在投标人条款等违规内容。同时,学习整理招投标法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持续优化招标文件范本,弥补监管漏洞,目前已对涉及投标人信用信息应用、项目人员锁定、复会程序等内容做了完善补充,杜绝“钻空子”式违规。
严把开评标“监督关”。在开标前,核实评标专家身份信息,禁止屡次未带证件、证照信息不符、符合回避制度而未回避的专家参加项目评标活动。评标过程全程线上监督,安置并通过实时视频监控评标室连线电话,及时制止评标专家违规行为,保证专家客观公正评标。结合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向评标专家、招标人、代理机构等主体发放行业乱象线索征集单,收集并处理潜在的行业乱象。开评标全过程均通过不见面开标系统进行,保证了任一环节操作留痕、可追溯查证。利用最新“区块链”技术,同时启用机器码识别技术对投标文件来源进行检查,对串通投标行为形成有效震慑。加强事后监管,将招标文件发布、开评标、合同签订等重点环节中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纳入抽查检查范围,实施清单化监督,着力维护招投标市场公平有序。
严把权利救济“保障关”。在行政监督平台开通线上异议、投诉通道,并纳入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招投标市场主体异议、投诉不见面提交,回复处理全程在线进行,结果线上公开查询,畅通市场主体权利救济渠道。建立重大项目进度台帐,积极走访相关企业,面对面聆听诉求,点对点化解发展难题,针对企业面临的招投标流程不清、政策信息滞后等问题,主动提供详尽的招投标政策咨询,同时征集营商环境优化建议,让政策措施“更亲民”,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