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人社通〔2022〕134号
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科技局、工信局、民政局、财政局、商务局、国资委、团委、工商联,兰州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各省属企业,各省内普通高校:
为贯彻落实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十部门关于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22〕11号)精神,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通过见习尽快实现就业创业,现将有关工作进一步要求如下,请各地结合通知精神,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明确目标任务
充分发挥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开发就业见习岗位,全省2022年募集超过1万个就业见习岗位,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提供充足见习机会。多渠道搭建见习供需对接平台,畅通岗位募集渠道,力争把有意愿的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都组织到见习活动中,确保全年组织参加就业见习人数不低于去年。
二、落实支持政策
各级人社部门要用足用好见习支持政策,发挥政策合力,激发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积极性,促进通过见习实现就业。对吸纳见习的单位按规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见习单位,按规定提高见习补贴标准。对见习期未满与见习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将给予见习单位剩余期限见习补贴政策延续至2022年底。鼓励符合条件的见习单位申报参加“支持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为民实事项目,对与见习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见习人员,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纳入“支持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范围,给予生活补贴。
三、用好服务专区
省人社厅针对“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将开通服务专区,专区设在甘肃人才网(https://www.gszhaopin. com/special_edition/jxmj),集中发布见习政策、经办渠道、经办流程以及见习单位目录和见习岗位清单,并与人社部计划服务专区相互联通,受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就业见习申请,提供见习政策宣传、岗位发布、供需对接等一体化服务。各地要建立工作机制,指定专人负责,定期通过专区集中发布本地区见习有关政策、经办流程、活动资讯以及见习单位目录和见习岗位清单,专区上线后,积极组织指导辖区内见习单位通过计划服务专区申报见习岗位,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见习申请,要在1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确保见习单位和见习岗位信息真实有效、公布及时。
四、抓实岗位募集
各地要迅速理清辖区内现有就业见习单位和岗位,同时对接辖区内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政府投资项目和科研项目,重点挖掘本地特色产业、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等领域见习岗位信息,掌握见习单位类型、见习岗位数量和专业技能要求。要发挥国有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扩大就业见习岗位,力争国企提供的见习岗位数量不低于本年度招聘计划的20%。
五、加大部门协同
各地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民政、商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商联、财政、共青团等部门要立足职责职能、发挥行业优势,协同做好岗位募集、宣传动员、政策落实等各项工作,特别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要督促国有企业落实好见习岗位不低于今年招聘计划20%的任务。各地人社部门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主动与其他部门联系对接,用好用活各项政策,助力用人单位稳岗扩围,帮助毕业生及早就业。
六、严格工作要求
各地要高度重视“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有关工作,将其作为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举措,纳入就业工作整体部署,纳入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统筹推进。要明确本地目标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募集见习岗位稳中有升,见习人数不低于去年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对计划组织实施到位、募集岗位多、岗位质量好、实施效果佳的市州,将纳入就业工作督查激励统筹考虑。对参加本次计划并表现突出的各类用人单位,将在国家就业见习示范单位评选时优先考虑。对进展迟缓,落实不力的市州将适时通报批评,并在年底目标责任考核时予以扣分处理。同时,各地也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注重梳理亮点做法,形成书面总结,于12月20日前,将“百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实施情况总结报省人社厅。
七、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李海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0931-8723159,13532436@qq.com
韩国天(省人力资源市场),0931-8727928
(二)省教育厅
生强(学生工作处),0931-8589530
(三)省科技厅
徐磊(科技人才处),0931-8878136
(四)省工信厅
周钰(中小企业处),0931-8929452
(五)省民政厅
何振刚(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治理处),0931-8790237
(六)省财政厅
刘瑞(社会保障处),0931-8891380
(七)省商务厅
刘玉芬(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处),0931-8614236
(八)省政府国资委
周尚杰(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处),0931-7879649
(九)团省委
孔德怡(青年发展与权益维护部),0931-8121813
(十)省工商联
郭志军(经济联络部),0931-858617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甘肃省教育厅
甘肃省科学技术厅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甘肃省民政厅
甘肃省财政厅
甘肃省商务厅
甘肃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共青团甘肃省委
甘肃省工商业联合会
2022年4月8日